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朱亚男
近日,中国足协公布了“中国足协球员自荐系统”(以下简称“自荐系统”)上线4个月以来的相关数据:截至6月30日,已有25487人进行注册,6813人提交了个人基础信息,1055人按要求完整上传了相关技术数据资料,启动了自荐流程。
从注册数据来看,参与人数超过 2.5万,显示出社会对足球人才自荐渠道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。启动自荐流程的1000多人中,2011~2013年龄段球员占比超过总人数的69%。这一年龄段的球员正处于足球青训的关键时期,他们的积极参与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。
一直以来,中国足球人才的选拔存在诸多问题,选拔渠道相对狭窄,足球人才的发掘主要依赖于有限的青训梯队、校园足球推荐和俱乐部等圈内人士介绍,很多有潜力的球员因缺乏资源和机会,难以进入专业视野。
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教授谭达顺认为,“自荐系统”的推出,是中国足协创新足球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举措,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开辟了新的方式和模式。“通过这一系统,一些原本可能被埋没的足球人才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,可以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”
谭达顺认为,“自荐系统”是双向有利的:对于青少年球员来说,这一系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,激发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参与积极性;对于国家队和各级联赛来说,自荐系统扩大了选材范围,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潜力的球员,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。
相较于筛选阶段,谭达顺更关注的是进入足协的人才备选库后,这些球员后续的培养和发展。目前,经过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部、国家队管理部、女子足球部组织的专家团队初筛评估,最终有303人进入了备选库。
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,通过专家团队对自荐球员身体条件、技术能力、比赛理解等多维度评分,备选库中的16名球员已进入到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部组织的2011、2012年龄段大区训练营。
谭达顺表示,训练营可以让“自荐系统”选拔出的球员得到更多锻炼和展示的机会,他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规范的、正规的训练营,“通过长期举办的高水平训练营,可以吸引社会更多的目光。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观望,他们看到效果之后自然会对这个系统产生信任。形成良性循环之后,球探也好,俱乐部也好,各级梯队也好,都会来这里选择他们想要的人才。”
虽然上线4个月有超过2.5万人注册,但在谭达顺看来,这个系统的推广普及还有待加强。“我接触的学生里有好多是国家一级或者二级运动员,甚至是足球专业的学生,他们有的都没听说过这个系统。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可以通过校园,让更多喜爱足球的青少年了解到有这样一个系统。”
对于“自荐系统”对国内青训产生的效果,谭达顺认为还有待观察,“能给隐藏在民间的‘璞玉’一个展示的机会,让他们多一个被看见的机会,本身就是一种进步。足球青训急不得,‘自荐’系统也是同样,需要慢慢来,让它逐步推广,期待它的长期效果。”
配资炒股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